Skip to main content

BAKTI SISWA KAJAI (BASISKA) IV

这张照片是在Kajai的健身房拍的。
是去活动之前的跳舞排练。
排练着闭幕当天的 UKM STYLE 表演。
回到大学的第一个活动
BASISKA IV

一个类似下乡服务的活动
原本意在助人 但事实上好像也没帮上什么
但却在村民家呆上了三天~

为期四天三夜的下乡服务
3 - 6 三月 二零一六
位于家乡麻坡的Sungai Balang

3/3/2016
约一点钟从学校出发 前往麻坡

抱着没有什么期待的心情就出发了
毕竟全程只有我一个华人男生
想到要一个人求生存
就有一点小小的无奈
 .

这是出发前的大合照!
大家都抱着开心的态度看待这次的下乡服务。
=)


出发当天
还因为那天起得太早而睡了整个车程

到达麻坡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我们在民众会堂集合
进行开幕 寄宿家庭分配仪式

分配仪式进行时起时还蛮期待的
毕竟也是第一次寄宿他人家
还是有族同胞的家
当时只冀望被派到不极端的家庭就好
不用大富大贵
真实平凡就好



我被派到了En. Haji Ahmad 的家庭
他一口气便收留了10个人
82
成为了收留最多大学生的家庭

8个男生,其中两个人为伊拉克人
他们在国大的工程学院修读Master
Syazwan (Ben)
Fazlan (Lan)
Syafiq
Din
Arif
Goh
Omar (Iraq)
Jaabar (Iraq)

还有两位女生Felo kak Izah MEP Kak Fiza

我们称En. Haji Ahmad Ayah 以示亲近
Ayah的人很好
十分的随和 也很和蔼

Ayah Ibu 是做 catering
所以呀他们的烹饪技术真的是顶呱呱的
当天的晚餐就十分的丰盛
大鱼大肉的  毫不吝啬
凡倒是我们看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

寄宿家庭的家。
逼想象中的大很多,也富裕很多。
家里住着Ayah, Ibu 和他们的7个孩子。
当天晚上
我们回到民众会堂进行活动彩排和活动讨论

屋子的外观。
Ayah有四辆车,
他二话不说很慷慨的就借了我们一辆 Toyota Inova 代步。





















从房间望出来的景色。
每天,
Ayah和Ibu很勤劳的起个大清早准备
人家预定的餐点。
很喜欢从上往下地望着他们做工,
很有大家庭的幸福感。

这是他们的工作厨房,也是我们用餐的食堂。
大家一起坐着聚餐,话聊家常。



4/3/2016
早上起得满早的
不是被闹钟叫醒的
而是厨房传来那铁勺和锅子的碰撞声
很幸福的
看着大家为了生活,为了家庭
在劳碌,在奔波
一点怨言,埋怨都没有
就只是纯粹的享受着那份劳碌
心中有股说不出的坦然和坦荡

到温泉去做体操后
就到SK ORANGKAYA ALI 去画壁画
原本是被派发到去打扫除的
但不知为何的
大扫除就取消了

温泉也来一张合照!
我们在那边只做早操,没泡温泉~
到 SK Orangkaya Ali 小学去给小孩子们画壁画。
天气很炎热,还因此中暑了。


老爸是开餐厅的,
因此老爸带了我们到他的餐厅去吃午餐。

寄宿家庭的老爸!
人很好,为了和我找话题,
会一直用简单的华语和我沟通。
应该是担心我一个华人不习惯吧。
哈哈。。。
壁画后
我们就会去吃午餐

友族同胞呢
就到教堂去进行星期五的祈祷

傍晚
有sukaneka和村民互动
我负责了拔河的项目
拔河还真的是输得一塌糊涂 >.<
村民都太有力了
之后还到其他的组别悄悄地鸡婆了一下
还有 天真无邪的孩子很可爱!!


晚上是教堂活动
非穆斯林的
就得回到民众会堂进行交流分享环节
分享环节
就只是分享心得和寄宿家庭的情况。
认识了些健康科学学院的朋友。

分享环节 #2
5/3/2016
是亲生妈妈的生日
今天其实也没有什么活动
无端端的
就耗了整个早上和下午
却也什么都没干。。。
只帮忙了升学组和健康组一些些的小忙

下午
妈妈和阿姨还特地的跑了上来
约了我到“香泉”去吃午餐为妈妈庆生
好饱呀~

晚上
其实才是我们有活动的时候
在后台干干地等了2至3个小时
才轮到我们上台
肚子真的很饿得说
跳舞 第一次挑战 UKM style
还蛮喜欢的 哈哈。。。

舞蹈化妆。
看似简单,却也是一门学问。


表演前合照。

后台合照。

后台合照 #2
最后一个晚上,
Ayah 和 Ibu 其实都不舍得我们。
因此,尽管隔天还有生意得做,
他们还故意的陪我们连天聊到深夜。
Ayah 还特地煮了Asam Pedas给我们吃。
虽然平时的我不吃鱼,但是因为那份真心,
我还吃了,很感动
T.T

这套马来服装是Ayah借给我的。
我一直很害怕没有机会穿到而让他老人家失望。
毕竟,Ayah 把服装借给我的时候,
可是满带祝福和希望。
所以,在舞蹈一结束后,
我就马上换了这套服装,超合身的~


6/3/2016
今天基本上完全是没有活动的
全部人都乘着最后机会和寄宿家庭到处玩

我们去泡温泉
大热天的泡温泉
还真的只有马来西亚才有~

原本是不想下水的,
因为所带的衣服有限,不想弄湿。
但是,在活动中认识的朋友 Sofie
就这样活生生的把我拉下去汆汤。
好吧,其实感觉也不错~ 
归途
带着疲累的身体,富足的灵魂回国大。
离别时,还真的蛮不舍得。
我把自己的 IM4U button badge 留给了 Ayah,
因为个人觉得那个 button badge 有它特别的用意。
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还不足,就让它去陪伴那些更有资格的人吧~
=)
这张照片虽然没有我,
但它却是我最喜欢的照片。
画面很和谐。
就好像是马来西亚原本就要有的乡村生活。
朴素:真实:多元:富足
就这样
我在大学的第一个活动
BASISKA VI

感恩:知足:喜乐
=)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最真实的自己

还记得最真实的自己吗? 这个问题 应该很值得很多人深思 原本天真无邪,到后来的事故圆滑 原本的有话直说,到后来的八面玲珑 原本的善于理解,到后来的霸道无理 。。。 。。。 人们都将其归咎于世事变化的无奈 但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 改变从来就只有自己愿不愿意 而环境就只是简单的辅助 ? --概念-- 曾经 在中六的数学补习课上 老师就说过这个问题 当一个乞丐拥有10令吉时——5令吉就是你的50% 那个50%对他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他得好好的规划这10令吉 他也会重视它 但 当那个乞丐一夜致富中了马票 他忽然间拥有了500,000令吉时——5令吉就只是区区的0.00001% 这个0.00001%甚至不见了,他也不会知道 但是那可曾是他重视的50%啊! 这就是概念的问题 当我们的概念或观点有所改变时 其实我们也在改变中 只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我们不会有所察觉 。。。 很喜欢王力宏的“依然爱你”中的其中一些歌词 “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的改变” “我不像从前的自己,你也有点不像你” 这些歌词常常触动着 每一次听见,每一次就会有不同的感慨 或许 大家的形象已经有所改变 但 我还是希望在茫茫人海中 若有缘擦身而过 依然能够认出你来 继续天南地北

还是会在乎

人   的确是一种很可笑的物种 明明知道会受伤害   却也愿意再痛一次 灿烂的笑着   抵挡热泪盈眶 微微一笑   迎来湿润的脸颊 卢广仲在 [大人中] 的歌词里有唱道: “ 長大後誰不是離家出走?茫茫人海裡游 。 ” 长大了的我们   都得离家出走 但一个人在外的时候  难免   还是会想找一些精神寄托 寻找一些心灵依靠 或许不了解我的人都会觉得我很  跩 是一个目中无人的死贱货 那些可能了解我的人 或许又会觉得 这个人应该还不错,应该满可靠的,可以被信任 只不过有点面瘫 唯有那些 我愿意让你走入我的世界里的人 才会发现我的幼稚,依赖和三八 XXX 2014 年 类似的情感浮现过一次 三年后的 2017 年 这种该死的感觉又来了 这三年里 我尝试独立,我尝试不屑一顾,我尝试 YOLO 人生观 但是 这种该死的感觉还是会让人心烦 看来修行还不够阿 还得回山修炼上千年 或许   才能   看破红尘? 哈哈 傅首尔说: “ 红尘都是看不破的,看得破的都不是红尘。 ” 那看来我应该要生生世世的轮回了 XXX 我不喜欢被抛下 我不喜欢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我也不喜欢自己被情绪操控 但每当全心全意地付出了 总不会是好的结果 哈哈 或许是我的要求太多了? 我真的那么 差劲 吗? 如果成长的代价是无数的痛换来的 那   我不长大了! XXX

人之常情

戴着面具生活的确不简单; 但是如果不戴面具,那就更不用说什么生活了 。 长大后 身边的朋友会变得越来越少 但会留下的 也只有最真诚的 XXXXX 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 是由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导致的 今天的你 是昨天的你沉淀出来的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 习惯成性 同时间 成长也是独立的 没有人可以用同样的速度和方式 和你一起成长 这或许是为什么长大后 我们都觉得沟通变得困难的原因吧 XXXXX 小孩很单纯 小孩很天真 所以他们的沟通和交流 并不困难 两小无猜 没有大人的猜忌心态 也没有人心隔肚皮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简单  干脆 XXXXX 长大后 我们被要求委婉的去表达某些比较不光彩的事 我们要学会包装话语术 我们要学会如何在别人不讨厌自己的情况下 说出他们的不足 也就是这些的总总 让沟通变得更加困难了 XXXXX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付出不被珍惜 付出的心血不及报酬 所以 我常常会说 “既然选择付出,就要抱着一切都会付诸东流的心态; 也要抱着可能会热脸贴冷屁股的情况” 是呀~ 没错 用嘴巴说是很简单的 但是到了实际的应用题的时候 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那么潇洒呢? 一人付出就了也会累 就好像 “每天给别人熬鸡汤的人, 偶尔也要要喝点别人熬的鸡汤” 那样 但是 又有几个人知道这样的道理呢? 这是马来西亚普遍的现象 “你不会做,那你就得学; 你会做了,那永远就是你的责任了。” 等那天你突然罢职了 剩下都是莫名其妙的讨伐和责怪 没有人会记得你在位时的付出和辛劳 他们只会怪你 为什么不做了? 我常常就是受害者 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 我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 为什么还有接受莫名的语言讨伐? 我已经付出那么多了 就只需要你一点点的配合 为什么那么简单的东西你都没有办法做到? 难道对于会做的人 就不需要给予最基本的尊重吗? XXXXX 看到这里 又或许很多人会说 “真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是 我们已经做到像狗那样了 难道 强说愁的权利 都要被剥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