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何谓人生的意义?


(如果现在的你在耍废,又有时间的话,不妨看看)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
应该都会觉得我吃饱撑着。。。

但是这个问题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很多个月了
放心
不是想自杀那种。。。
反而是跟想跟问题死磕那种。。

因为毕业在即
突然就有了停下来的缝隙
多了很多独处的时间
很多问题就这样衍生出来了。。。
什么是未来?
什么是生活?
什么是工作?工作和事业的差别有时什么?

转头一看
人生已经过了23个年头
75岁的平均寿命年龄来算,
人生已经缓冲了大概30%
只剩下18,980

或许是在这之前的人生都有所谓的“蓝图”又或者是“标准”
所以在这之前的人生都还蛮有奋斗目标

小学时,目标就是 UPSR
初中时,目标就是 PMR
高中时,目标就是 SPM
预科班时,目标就是进大学
之前的人生就像跨栏那样
一个一个的都跨过去了
丝毫没有犹豫

那,然后呢?

临毕业的这段时间
应该可以说是思考人生意义最频密的时候吧

对于个人而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终极目标和目的地又在哪里?

或许我没有一个很完整的宗教信仰
说不出“冥冥之中上帝/神接有安排”的话
从我粗糙的观察而言,
大多数人分为三类:向钱;追梦;生活

对于“向钱”族而言
梦想是不切实际的东西
把它说出来是给人家笑的
他们的目标就是努力存钱
然后买车、买房、买物质
光鲜亮丽,过着多数人钦羡优质的一生活
他们不会介意工作的种类
钱才是王道

“追梦”族呢则是人性的一群
对他们而言“做着自己喜欢和坚持的事”很重要
钱财的衡量是其二
他们会为了梦想牺牲很多,比如:爱情,金钱和尊严
这一类人通常都比较孩子气
多数都很傻,很天真
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总有一个尚未崩塌的地方

“生活”族呢
这是享受生活,慢慢生活的那一类
对他们而言呢,生活的平稳最为重要
人生不许太具有挑战性
金钱呢,不需要太多
生活的本质,还有一起生活的人和氛围最为重要
这一类人呢通常会以家庭为中心点
是很典型的“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类型

三种类型的人
都没有所谓的对或错
毕竟成年的世界还有太多的灰色区域
不是像 1+1=2 那般简单推算逻辑
已没有所谓的标准解答方案

但最重要的是
到头来结局会是什么呢?
照着自己的意愿活了

然后呢?

想探讨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


欢迎耍废中的你一同分享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最真实的自己

还记得最真实的自己吗? 这个问题 应该很值得很多人深思 原本天真无邪,到后来的事故圆滑 原本的有话直说,到后来的八面玲珑 原本的善于理解,到后来的霸道无理 。。。 。。。 人们都将其归咎于世事变化的无奈 但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 改变从来就只有自己愿不愿意 而环境就只是简单的辅助 ? --概念-- 曾经 在中六的数学补习课上 老师就说过这个问题 当一个乞丐拥有10令吉时——5令吉就是你的50% 那个50%对他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他得好好的规划这10令吉 他也会重视它 但 当那个乞丐一夜致富中了马票 他忽然间拥有了500,000令吉时——5令吉就只是区区的0.00001% 这个0.00001%甚至不见了,他也不会知道 但是那可曾是他重视的50%啊! 这就是概念的问题 当我们的概念或观点有所改变时 其实我们也在改变中 只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我们不会有所察觉 。。。 很喜欢王力宏的“依然爱你”中的其中一些歌词 “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的改变” “我不像从前的自己,你也有点不像你” 这些歌词常常触动着 每一次听见,每一次就会有不同的感慨 或许 大家的形象已经有所改变 但 我还是希望在茫茫人海中 若有缘擦身而过 依然能够认出你来 继续天南地北

人之常情

戴着面具生活的确不简单; 但是如果不戴面具,那就更不用说什么生活了 。 长大后 身边的朋友会变得越来越少 但会留下的 也只有最真诚的 XXXXX 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 是由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导致的 今天的你 是昨天的你沉淀出来的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 习惯成性 同时间 成长也是独立的 没有人可以用同样的速度和方式 和你一起成长 这或许是为什么长大后 我们都觉得沟通变得困难的原因吧 XXXXX 小孩很单纯 小孩很天真 所以他们的沟通和交流 并不困难 两小无猜 没有大人的猜忌心态 也没有人心隔肚皮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简单  干脆 XXXXX 长大后 我们被要求委婉的去表达某些比较不光彩的事 我们要学会包装话语术 我们要学会如何在别人不讨厌自己的情况下 说出他们的不足 也就是这些的总总 让沟通变得更加困难了 XXXXX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付出不被珍惜 付出的心血不及报酬 所以 我常常会说 “既然选择付出,就要抱着一切都会付诸东流的心态; 也要抱着可能会热脸贴冷屁股的情况” 是呀~ 没错 用嘴巴说是很简单的 但是到了实际的应用题的时候 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那么潇洒呢? 一人付出就了也会累 就好像 “每天给别人熬鸡汤的人, 偶尔也要要喝点别人熬的鸡汤” 那样 但是 又有几个人知道这样的道理呢? 这是马来西亚普遍的现象 “你不会做,那你就得学; 你会做了,那永远就是你的责任了。” 等那天你突然罢职了 剩下都是莫名其妙的讨伐和责怪 没有人会记得你在位时的付出和辛劳 他们只会怪你 为什么不做了? 我常常就是受害者 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 我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 为什么还有接受莫名的语言讨伐? 我已经付出那么多了 就只需要你一点点的配合 为什么那么简单的东西你都没有办法做到? 难道对于会做的人 就不需要给予最基本的尊重吗? XXXXX 看到这里 又或许很多人会说 “真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是 我们已经做到像狗那样了 难道 强说愁的权利 都要被剥夺吗? ...

情绪垃圾桶

没想到吧, 6年后(上一次登入和发文还是2018),我又回来了。 2024 年的我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黒堡(Blacksburg, Virginia) 经历着一样的情绪困扰。 回顾以前的帖文我发现,我还真的是一个拧巴的人。 感觉10年都过去了,我的情绪心智还是没成长多少。 从以前就是条舔狗,现在也还是。 就只知道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被情绪绑架着。。。 从以前就很不喜欢这种被绑架/牵制的感觉,所以一直保持单身。 总觉得只要不陷入,就不会有束缚。 但是一直是单身的我,为何还是会有那些困扰? 我不喜欢别人拿我当烟雾弹。 我不喜欢别人不尊重我的情绪。 我不喜欢阅读空气,然后被情勒。 我不认为情绪强大的人,就以该承受比较多的要求。 这个世界很不公平,为什么每一次都要强大的人承受的比较多? 能者多劳这议题,难道也能套用在感情里? 如果可以,谁不想当个小孩? 让自己的情绪需求好好的被照顾着。 好难,还闹心。 但成熟的我们知道没人是我们的情绪垃圾桶。 所以多年以后,我又回来这里宣泄了。 最后希望: 大家都有情绪被照顾的幸运; 和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都要给我好好的,逍遥的活着。